今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第61周年。习近平总书记曾作出重要指示:“雷锋精神滋养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心灵。实践证明,无论时代如何变迁,雷锋精神永不过时。”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,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,进一步激发向上向善向未来的良好社会风尚,上海外国语大学出国留学人员培训部及海外合作学院学生会于2024年3月5日开展学雷锋纪念日主题活动。
传承红色精神
学生会主席兼外联部部长武兴倩同学带头领学,向大家介绍了雷锋同志的生平以及雷锋精神。
学习雷锋精神
01.雷锋简介
雷锋(1940年12月18日—1962年8月15日),原名雷正兴,出生于湖南长沙,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,共产主义战士。1954年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,196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,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。1961年5月,雷锋作为所在部队候选人,被选为辽宁省抚顺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。1962年2月19日,雷锋以特邀代表身份,出席沈阳军区首届共产主义青年团代表会议,并被选为主席团成员在大会上发言。1962年8月15日,雷锋因公殉职,年仅22岁。
02.雷锋精神
雷锋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以其名字命名的雷锋精神。雷锋精神是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无私奉献的精神;忠于党和人民、舍己为公、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;立足本职、在平凡的工作中创造出不平凡业绩的“螺丝钉精神”;苦干实干、不计报酬、争做贡献的艰苦奋斗精神;归根结底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。雷锋精神影响了后来一代一代的中国人。2019年9月25日,雷锋被评选为“最美奋斗者”。随后,学检部部长马思源围绕雷锋的“螺丝钉精神“、文体部部长叶至骋围绕雷锋的“助人为乐精神”、外联部部长庄朱萍围绕雷锋的“无私奉献、忘我精神”,分别为大家讲述了雷锋同志的三则故事,希望同学们能够以雷锋为榜样,在学习中刻苦努力、在生活中友爱相助,将时代楷模的精神发扬下去。
03.螺丝钉精神的由来
在望城的山间小道上,一颗小小的螺丝钉同时映入了张书记和雷锋的眼帘。小雷锋蹦蹦跳跳,一脚踢飞了螺丝钉。张书记却上前几步,弯腰捡起来,把螺丝钉上的灰擦干净,郑重地交给雷锋:“留着,会有用处的。”就这样一弯腰,一句话,一个老共产党员的言行竟然影响了一个年轻人的一生。在后来雷锋写的日记中,螺丝钉被雷锋反复思索,终于形成了独特的“螺丝钉精神”。1960年1月12日,雷锋写道:“虽然是细小的螺丝钉,是个细微的小齿轮,然而如果缺了它,那整个的机器就无法运转了,慢说是缺了它,即使是一枚小螺丝钉没拧紧,一个小齿轮略有破损,也要使机器的运转发生故障的,尽管如此,但是再好的螺丝钉,再精密的齿轮,它若离开了机器这个整体,也不免要当作废料,扔到废铁料仓库里去的。”1962年4月7日,雷锋再次写道:“一个人的作用对于革命事业来说,就如一架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。机器由于有许许多多螺丝钉的连结和固定,才成了一个坚实的整体,才能运转自如,发挥它巨大的工作能力,螺丝钉虽小,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,我愿永远做一个螺丝钉。螺丝钉要经常保养和清洗才不会生锈。人的思想也是这样,要经常检查才不会出毛病。”
践行雷锋精神
在学习完雷锋事迹后,志愿者服务部部长龚苡歆同学带领全体学生会成员,将四楼走廊、窗把手、楼梯扶手、考勤机、公共走廊平台、各班教室和教师复印室等公共设施处进行了认真清扫,通过做“小小雷锋”的方式,积极发扬雷锋事迹,大力传播“奉献、友爱、互助、进步”的雷锋精神,因地制宜开展志愿服务,为海培师生们提供一个更好的舒适学习、工作环境,弘扬新时代雷锋精神,绽放新一代学生光芒。
传承是最好的纪念,践行是最有力的传承。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,需要我们青年一代传递好接力棒,以“功成不必在我”的境界和“功成必定有我”的担当从自己做起,从内心出发,将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。